منتدى استراحات زايد

منتدى استراحات زايد (http://vb.ma7room.com/index.php)
-   منتدى أخبار المواقع والمنتديات العربية والأجنبية (http://vb.ma7room.com/forumdisplay.php?f=183)
-   -   美丽人生 (http://vb.ma7room.com/showthread.php?t=466678)

محروم.كوم 07-28-2010 09:00 AM

美丽人生
 
  在新闻课程中,老师给我们放映了《美丽人生》这部电影:  1939年春天,战争的阴麋笼 罩着欧洲大地 ,憨厚而乐观的犹太青年基度来到了意大利阿雷佐的斯坎小镇准备开一家书店,途中邂逅了年轻美丽 的女子多拉, 多拉是镇里的小学教师,她的未婚夫是当地的一个纳粹走狗。基度认定多拉是他心中的公主,bape watch,于是他凭着超人的幽默感和机智勇敢, 最终赢得多拉的爱情,几年后有了可爱的儿子叔祖华,同时基多也实现了一生中最大的梦想即拥有一 家自己的书店 ,一家三口过着祥和安宁的幸福生活。    然而随着战争的升级这一切都在顷刻间化为乌有,在 反犹太政策下 德军在意大利开始疯狂迫害犹太人,在儿子叔祖华五岁生日这天,纳粹分子抓走了有犹太血统的基度 父子,把他们 送往集中营。没有犹太血统的多拉坚持同行,被关在女牢里。基度不愿意让儿子幼小的心灵蒙上悲惨 的阴影,在惨 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基度一方面千方百计找机会和女监里的妻子取得联系,向多拉报平安,一方面又 要保护和照顾 幼小的叔祖华。他哄骗儿子这是在玩一场游戏,只要他能遵守“游戏规则”,积满1000分的总数 ,就能得到一 辆真正的坦克作为奖励。天真好奇的儿子对基度的话信以为真,强忍了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 的环境。     二战接近尾声,德国战败的事实已无法掩盖。集中营的纳粹们开始仓惶逃窜。基度在最后关头把 小儿子藏匿好 ,叮嘱他在游戏结束时,要确定四周没人之后再从藏身处走出来。然后他化装去找妻子,但不幸被德 国兵发现。在 被押解处决的路上,经过儿子身边时,他向着铁箱子最后一次做出滑稽笑容和夸张的行走动作,让那 幼小、孱弱的 心灵再次相信了他所编织的美丽的善意谎言:这不过是游戏的一部分。他冲儿子挤眼睛,大踏步地走 进墙角处,再 也没有再出来^    第二天上午,当一切恢复平静,周遭万籁无声的时候,叔祖华从藏身的铁箱 子里走了出来 ,站在院子里。这时,身后传来了隆隆的履带滚动声,一辆真的坦克车隆隆地开到他的面前,叔祖华 欢快地尖叫� �爸爸没有骗他,他们真的赢得了大奖,真的坦克……     坐上了坦克的叔祖华,幸福地依偎在美国兵怀里。当他从蹒跚的人流中发现妈妈并重新投进 妈妈怀抱时, 他激动地欢呼着:“妈妈,我们赢了!”多拉举起儿子,流着眼泪笑着说:“是的孩子,我们赢了! ”    明 媚的阳光下,母子二人拥抱着。谁也没问爸爸在哪儿��要过许多年,小叔祖华才会理解父亲基度为 他所做的一切 ……  《美丽人生》这部戛纳评审团一致推崇,在评选时全场起立鼓掌12分钟,最终摘取奥斯卡三 项大奖,戛 纳影展评审团大奖在内的二十八项国际大奖。片子在戛纳电影节试映时,全体观众起立鼓掌长达12 分钟之久,个 个含泪步出影院,就是这部电影使他们明白了什么是含泪的笑,什么是含笑的泪。该片由意大利的“ 国宝级”人物 罗贝尔托贝贝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他以极为乐观的态度讲述了一个极为悲惨的故事。    看完《 美丽人生》,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荡漾起一种久违的激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集中营中悲惨生活的电影很多, 著名的毫无争 议应该属于《辛德勒名单》。然而天性乐观幽默的意大利电影艺术家出人意料地从陈旧的创作素材中 挖掘出了新鲜 的东西,意大利人明媚的性格,天真的幽默,简洁的天性使《美丽人生》给观众带来的震撼并不是以 近乎真实的再 现来完成的,而是通过一种巨大的反差对比来实现的。《美丽人生》没有像《辛德勒的名单》那样着 重写纳粹的残 忍,而是突出受害者的勇敢。通过小人物能做到的事来教育观众。也许是如贝尼尼所表述的那样:“ 我想告诉所有 的人,生命是可贵而且充满欢笑。即使是临死之前,也可以得到欢乐。”面对50多年前的那场骇人 听闻的纳粹大 屠杀和法西斯暴行,它竟然诉诸于一种喜剧和童话片式的表现风格。在崇高的精神和爱的面前,暴力 又显得如此无 能为力,因为武器可以消灭肉体,却无法消灭精神和爱。  于是影片看起来更多像是一则童话,一 首轻松愉快的 歌谣��然而童话和歌谣一样有着不同寻常的知识力量,给我们留下许多思考。聪明而幽默的贝尼尼 不但几乎没有 正面展示多少纳粹刽子手们的凶恶形象,甚至把基度的死也完全处理成背景内容。这样做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把整 个电影要表现的主题凸现出来:保卫童心!     无论战争多么残酷和惨无人道,“基度”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保护孩子快乐的童年不会因此 而遭到破坏, 如何保持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和游戏的快乐,让战争对他的伤害降到最低。含泪的微笑中,在苦 难中求得生存 需要的是智慧与坚强,在绝望中期盼需要的是乐观的态度和人性的力量;透过父亲那坚强有力的臂膀 ,我读懂了那 份深沉的爱与善良。这就是一个父亲最伟大的父爱,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孩子生命,也保护孩子的 心灵健康地度 过了那个惨无人道的时期。“基多为了不让小儿子面对人生悲剧,一直以超乎寻常的意志力控制自己 ,说服儿子, 也说服自己,这个集中营只是人生的一个荒谬游戏,这个伟大而可爱的父亲最后终于成功了。看着基 多站在德国人 旁边冒充翻译,把集中营规则变成游戏规则的段落,我们一边爆笑着,一边抹去眼角的泪珠。这是可 以总结整部影 片的情节,以荒谬的态度对待人生的荒谬,以乐观的精神对待人生的丑恶,贝尼尼把自己的人生态度 搬上了舞台。 ” 这段情节是酸楚的,它让观众既咒骂战争,也慨叹父爱的伟大。也许,只有在这样的电影中,我们更 能深刻地看清 人性关怀和人文道德的真谛……   影片虽然是以二战为背景,却提出了一个永恒的教育话题:保卫童年和保卫童心。如果说教育是一门 艺术,那么教 育属于有心人,一件看似普通的小事,高明的教育者也能将它作为一次教育的良机。如果说幼儿宛如 一棵幼苗,那 么儿童的成长需要阳光雨露,教育者(无论是教师还是父母)的爱心就如这样的阳光雨露。每一位教 育者要时刻准 备用一颗爱心,去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使他们能茁壮成长。孩子的心是纯正的,透明的,烂漫的 ,稚嫩的。在 孩子的烂漫童心中,一棵狗尾巴草和一个电动小汽车等价;一块蒙垢的石子比一块金子更有光泽,对 一辆坦克的期 待可以使他在集中营中坚强的生活下去……    为了保护儿子,调动自己的智慧和潜能,甚至牺 牲自己,这就 是普通而伟大的父爱!在某些方面,动物是值得我们尊敬的,比如对“爱”的理解。有人说,爱自己 的孩子是连母 鸡都知道的,而怎样爱孩子在人类却需要思考。其实,“爱”在教育上从来就不是问题,有问题的是 我们已经将它 遗忘。现在教育界经常提倡“爱的教育”,细细想起来,乐观的时候我们可以说:“终于我们提倡爱 的教育了。” 但悲观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说:“怎么现在才提出爱的教育呢?”爱,本来应该是一种原始的冲动, 是生而有之的 ,现在却需要我们努力寻找。这是一个缺乏爱和被爱的年代,如果我们为“爱”而提倡“爱”,那么 所谓的“爱” ,其实都是人类拿来自欺欺人的一些漂亮的废话。爱,本来就是教育应该有的东西,现在却仿佛要成 了教育全部。 没有爱的教育自然不是教育心中无爱,没有爱,一根稻草都能把人绊倒再也爬不起来。战争,使得最 原始的东西得 到充分的体现,基度使我们找回了我们遗忘已久的东西��爱,让我们知道世上原来只有“爱”才是 永恒的,永远 不会被战争消灭,而只会在战争和黑暗中变得更加坚定。关注孩子,保卫童年和保卫童心只是我们重 新拾起失去的 东西,思考怎样“爱孩子”是每个人都要做的事,而且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曾经听别人这样 说,在这样一 个现实的年代,我们经常怀着这样的心情:每次看到孩子总想抱抱,总是对他们怀着一种悲悯,为他 (她)来到这 人世间将要遭受的种种不幸和苦难而感到说不出的悲凉。在这个时代,一想到孩子的未来,就觉得制 造生命实在是 一种罪恶。所以,如果不能给后代留下一个有希望的世界,那就不要留下后代。开始我不理解她这种 感情,以为她 很悲观,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我豁然开朗。在成人的社会中,我们宣称自己是多么爱自己的孩子,但 我们却常常自 作聪明,自以为是的来判断孩子的所作所为。我们经常为自己的儿子假设一些想当然的理想而忘记孩 子的真实愿望 ,为我们自己的那些所谓的见解而忽视孩子的思考;我们经常剥夺了儿童的话语权利,使儿童的童年 过早夭折;我 们常常理所当然地忽略了童心;我们常常以大人的思维来判断孩子的一切,不管孩子的认可。然而, 快乐是孩子自 己创造的,而不是大人制定的,即使在我们看来多么无聊的游戏,儿童也玩得不亦乐乎。做父母的要 经常像基度一 样为孩子多创造一些他们愿意进行的“游戏”。惟有孩子纯正烂漫的童心才能真正诠释“游戏”(即 使这个“游戏 ”孩子只能在无聊的等待中才能实现)的乐趣。    曾经看过这样则故事 :一天,一个小男孩因母亲外出,他独自在家照顾妹妹莎莉,无意中发现了几瓶彩色墨水。那些瓶子 对他有着极大 的诱惑,小男孩忍不住打开瓶子,开始在地板上画起了妹妹的肖像。不可避免地把室内各处洒上了墨 水污渍,家里 变得脏乱不堪。他母亲回来时,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但她同时也看到了地板上的那张画像��准确 地说是一片乱 七八糟的墨迹。她对色彩凌乱的墨水污渍视而不见,却惊喜地说道:“啊,那是莎莉!”然后她弯下 腰来亲吻了她 的儿子。这个男孩就是本杰明?威斯特,后来他成了一个著名的画家,他常常骄傲地对人说:“是母 亲的亲吻使我 成了画家。”这位母亲可能并非教育工作者,可她对孩子的爱非同寻常,那对孩子潜能的珍视,对孩 子想像力的呵 护,对孩子未来的高度关怀。正如文章指出:“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我们永远都不可能预测他将 通过何种方式 、何种途径去实现未来的人生价值,获取属于他的成功。我们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鼓励、再鼓 励!剩下的一 切都交还给他自己���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他往往能在“不可能”或“不太可能”中找到可以献身 的东西,也往 往能达到似乎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在成人的社会里,孩子承受了太多的希望,不仅有他自己的理想 ,还有父母的 重托,有时候甚至还是家族荣辱兴衰的象征,一个很正常的成长过程受到了各个方面绳索的拽曳,那 些绳索,有的 可以正确提升,有的是拔苗助长,有的是愈缚愈紧,在这种合力的作用下,快乐的成长过程让他们对 生活感到恐惧 甚至厌倦终止自愿放弃生命。于是精彩的童心不再向我们敞开,而是默默地消逝在童年的时光中,未 留下任何的痕 迹。我们对童心的漠视已经发展到了极致,这时候,《美丽人生》带给了我们人文关怀,使我们重温 了一个父亲是 怎样保卫孩子的童心,让孩子对生活保持始终不断的热情。   “回到童年”,对于儿童来说是使他(她)回到应该属于他(她)的天地,而绝不是在童年的窝里冬眠 。生活的确 需要去奋斗,要“有所取”,可是生活是人生的过程,如果失去了过程中的乐趣,不是去做生活的主 人,而是沦为 生活的奴隶,这样的生活必不是成人们所追求的,肯定也不是孩子们所喜欢的。把童年还给孩子,就 象把天空还给 白云,把草原还给牛羊,把星星还给夜空,把歌唱还给小鸟,让孩子拥抱自然,拥抱生活。正如电影 中“游戏”� �把残酷当作游戏。对成人,则是要让成人的精神一个从头再来的机会,像片中的父亲一样为呵护孩 子纯洁的心灵 不惜牺牲自己。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反法西斯电影,它不是要向孩子灌 输我们习惯的 那一套:“孩子,记住这一刻,记住爸爸妈妈是怎么死的,以后有机会出去一定给爸爸妈妈报仇!” 有这样一个情 节值得我们关注:一家商店的橱窗上贴着“犹太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标语,孩子好奇地问父亲那是 什么意思。父 亲的解释是:个人爱好不同,就像有一家五金店门口挂着“西班牙人和马请止步”的牌子,而另一家 蛋糕房就是不 欢迎“中国人和袋鼠”……孩子说:“我们的书店什么都可以进去。”父亲就找了两样不喜欢的东西 :生番和蜘蛛 不准入内。同样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中国,这一片段很容易使我们想起在上海租界出现的“华人与狗不 得入内”的牌 子。在中国,我们的大人又是如何教导孩子们的呢?霍元甲飞起一脚把这个代表殖民耻辱的牌子给踢 飞了,至今我 都还可以回忆起这令人感到痛快淋漓一幕。但是,就是这一脚,要么是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形成狭 隘的“爱国主 义”;要么拳脚加武力,把对生命的杀戮转化复仇和胜利的快感。最终都使孩子的心荒漠化,暴力和 复仇占领了他 们的心灵,爱的力量荡然无存。我们都受过那样的“爱国主义电影”的教育,这种说教的电影传统在 中国经常重复 。  是“血淋淋”地“直面现实”来教育后代,还是换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温情脉脉的“欺骗”方 式来表达对后 代的希望?或许两者都有各自的价值,国度不同、文化不同,两者很难评价,但在考虑民族发展的角 度看,无疑贝 尼尼走得比我们要远。我们不用评判,但可以比较:在平衡成人世界和儿童世界的时候,我们通常选 择成人的眼光 来展示“血淋淋的现实”,而贝尼尼选择了后者,他有远见地考虑到了民族的未来属于儿童!  所 以即使是在集 中营里,基度脸上始终带着笑容,只是在给儿子演戏,没有发自内心对生活热爱的人,是不会有这种 灿烂的、让人 喜悦而充满力量的笑容!基度知道噩梦是暂时的,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所以才小心翼翼地呵 护着儿子纯洁 幼小的心灵,也正是因为相信所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一场疯狂游戏,最后的胜利还是属于他们!  


الساعة الآن 01:36 PM

Powered by vBulletin® Copyright ©2000 - 2025, Jelsoft Enterprises Ltd.
Content Relevant URLs by vBSEO 3.5.2 TranZ By Almuhajir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